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豫西名校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成的数目均为1

C.抑制有丝分裂间期纺锤体的形成,可能形成多倍体细胞

D.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贵州省高三第四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构成大肠杆菌体内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依次为

A. 4、4 B. 8、4 C. 5、8 D. 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______________。

(2)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则图甲中B点向_______方移动,C点向___________方移动。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______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_______(用字母回答),EF段限制因素为______。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_______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h,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

A.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

C.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

D.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梭霉毒素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失活,其空间结构不一定改变

B.梭菌毒霉素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C.细胞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不一定改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消耗ATP

C. b可表示组织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的CO2

D. 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