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  )
A、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B、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D、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考点: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专题: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培养细菌时用了两套培养皿,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后,接种了细菌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即不接种的是对照组,进行空白对照.
解答: 解:A、进行倒平板时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不一定绝对相同,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错误;
B、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为空白对照,B正确;
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以保证单一变量,C正确;
D、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及对照组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实验操作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鬛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卷尾鬣蜥引入后,与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
 

(2)如果A图中柳仔树等植物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沙氏变色蜥占据的营养级从中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和最高能量值是
 
kJ和
 
kJ.
(3)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这是属于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表明生态因素的变化,可使其
 
发生改变.
(4)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B、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NA和RNA
D、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般说来,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其原因是(  )
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酶的活性降低
C、气孔关闭,氧释放不出,抑制光反应
D、气孔关闭,CO2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长在弱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增加,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A、光反应B、暗反应
C、细胞呼吸D、暗反应和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培育小麦新品种的几种可行途径.请据图回答:

(1)以矮秆易感锈病(ddrr)和高秆抗锈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来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在由F1自交产生的F2中,矮秆抗锈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选择F2中的矮秆抗锈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不再出现
 
,就可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
(2)如果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可按图中
 
  (填箭头所示相关步骤的字母)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步骤最常用的方法是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的抗旱性状,选择图中
 
(填箭头所示相关步骤的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从染色体组的组成和数目看,得到的是小麦的
 
植株.
(5)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中,
 
(填箭头所示相关步骤的字母)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乙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为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形式进行循环
(4)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温室效应”加剧,威胁人类的生存.面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生态瓶构成一个
 
,其中各种生物存活时间更长的是
 
瓶,原因是
 

(2)小鱼为水藻提供
 
,加速生态系统的
 

(3)当甲瓶达到稳定状态时,向瓶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植食性小鱼,水藻的种群密度将
 
,其抵抗力稳定性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