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操作、原理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苏丹IV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色素带最下方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C.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并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D.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 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探究酶的催化作用,变量如温度、PH等不能直接影响底物的分解.

解答 解:A、经苏丹IV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叶绿体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位于色素带的最顶端,而最下方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低,B错误;
C、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过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脂肪的鉴定及多倍体育种,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练习(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

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 光和 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2)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

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填“增加”或“减少”);e~

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填“温度”“光照”或“CO2”)。

(4)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

。(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生物生产可食用疫苗,将会克服常规疫苗使用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下图是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为四种限制性内切酶.
(1)质粒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靠氢键键维系成双链结构.
(2)以下说法错误的有D
A.构建含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时应选用限制酶PstⅠ和EcoRⅠ
B.抗卡那霉素基因的存在将有利于筛选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
C.抗原基因能和质粒重组是它们都是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螺旋结构
D.DNA连接酶不具有专一性体现在可连接任何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3)用Pst I、Sma I、EcoR I两两联合酶切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的结果见表.据表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0.4kb,若用Pst I、Sma I、EcoR I三酶联合酶切表达载体,下列可获得的片段长度有BCEF(多选).
      酶切结果(1kb=1000碱基对)
 Pst I+Sma ISma I+EcoR IPst I+EcoR I
含抗原基因
的DNA
1.2kb
0.9kb
0.1kb
1.3kb
0.6kb
0.3kb
1.2kb
0.6kb
0.4kb
质粒2.9kb
0.8kb
3.0kb
0.7kb
2.2kb
1.5kb
A.2.9kb   B.0.3kb   C.2.5kb   D.0.7kb   E.2.3kb   F.0.4kb
(4)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D.
A.受精卵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B.受精卵尺寸较大,便于DNA导入操作
C.受精卵基因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D.受精卵可发育成动物个体
(5)乳腺生物反应器可以从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获得人源性蛋白质药物,但受转基因动物的性别和生长发育时期的限制影响效益.研究者发现如果将药物蛋白基因移到动物如牛、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利用转基因牛、羊尿液生产提取药物比乳汁中提取药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你认为这优越性的体现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雌雄动物都可生产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氧呼吸过程复杂,包括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图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部分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细胞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相同
B.该阶段只消耗ATP而不会生成ATP
C.第一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会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一种有害难降解的有机物A.通过实验,研究人员从污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的菌株B,纯化出由该菌分泌的催化A分解的酶M.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菌株B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菌株B最可能属于分解者.实验室获得纯正菌株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菌株B之后,需要对菌株B进行扩大培养,培养之前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2)实验室中使用的固体培养基从用途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3)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培养分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相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植物激素,添加该种成分的主要目的是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珊瑚礁体积与鱼类丰富度基本呈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1、2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图3 表示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 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1 细胞处于图3 中BC 段;完成图3 中CD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 中d 所示的情况
D.图4 中a 可对应图3 中的BC 段;图4 中c 可对应图3 中的AB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适宜光照下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
(1)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
(2)在适宜温度下,研究环境因素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丙所示;
(3)利用甲装置研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下、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数据如图丁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图乙曲线可判断植物积累有机物是在C、G两点之间,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白天遮光处理,短时间内 CO2浓度仍缓慢下降,原因是有光期间积累的ATP和NADP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
(2)EF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02浓度.EF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在植物的全素营养液中加入H${\;}_{2}^{18}$O,在钟罩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如在钟罩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4)由图丁可知,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分别是29℃、29℃;3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可表示为:3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关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时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含同位素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
C.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