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鲈鱼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

D.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消费者同化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正确;

B、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

C、太阳鱼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或未被利用。由图可知太阳鱼同化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而不知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只能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 J·m2·a1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因此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豌豆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相关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O2产生于甲细胞器的内膜,在乙细胞器的内膜被利用

B.甲细胞器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

C.CO2可产生于乙细胞器的基质,在甲细胞器基质被利用

D.乙中ATP主要在其内膜上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06年,YamanakaOct4Sox2cMycK1f4四个转录因子导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虽然iPSC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但应用于临床仍有问题阻碍,例如其供体细胞需从患者皮肤穿刺获得皮肤成纤维细胞,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诱导效率非常低,初始化效率甚至低于0.01%. 因此近年来iPSc研究热点为如何选用来源便捷、数目充足的成熟体细胞,以及如何提高基因的转录效率。

1iPSc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分化为3个胚层的细胞,具有多能分化能力,类似_____细胞的特性。

2)有科学家利用成熟的T淋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增殖分化,利用刀豆蛋白AConA)活化成熟T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_____细胞,在这里刀豆蛋白AConA)充当_____

3)为提高诱导为iPSc的效率,首先应提高运载体的导入受体细胞的效率,科学家利用HIV1病毒改造的(无致病性,高感染性)慢病毒作为载体,这类慢病毒属于_____RNA/DNA)病毒。同时在慢病毒中构建GFP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_____,以便直观方便的检验慢病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为验证慢病毒对T淋巴细胞的转导效率,科学家用腺病毒转导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设置不同MOIMOI=转染时的病毒颗粒数/细胞数)实验组得到下图结果,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题中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蚂蚁→跳蛛

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灌木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具有易种植、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是遗传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

1)研究者利用一种紫色籽粒玉米品系与无色籽粒玉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推测,籽粒颜色的遗传由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__定律。

2)为研究花斑性状出现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①利用F2代花斑籽粒玉米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后代中超过10%的玉米籽粒颜色为紫色,该现象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针对花斑性状的这种“不稳定性”,有学者提出决定玉米籽粒颜色的基因(A/a)中存在一种移动因子,可以插入到基因中,也可以从基因中切离,该因子的移动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因此花斑性状产生的原因是玉米发育过程中进行__________分裂时,B基因的存在使得a基因中的移动因子随机切离,恢复为A基因,这一事件在发育过程越早的时期,紫斑越__________。类似地,测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紫色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研究者发现上述测交实验中恢复为紫色籽粒的玉米中,又出现了一些籽粒无色、凹陷、非蜡质的新表型(图2a)。经研究,决定籽粒颜色、性状、蜡质的基因均位于9号染色体上(图2b)。

由此,研究者提出切离的移动因子可能会插入其他位置,并从其他位置切离导致染色体断裂。根据该推测,请在图2b中画出移动因子插入、切离的位置_____

3)科学家发现的移动因子可以导致频繁的_____(变异类型),从而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请根据本题信息,提出基于移动因子的育种基本思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某普通培养液中子代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应是(

A.6a6bB.12b

C.6b6个cD.b+c=12个,但bc数目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的分裂、分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DNA的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_ (填序号)所示的过程中。复制的结果体现了DNA复制具有的___________特点。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 (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示过程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发生_______________等变异,并通过________生殖方式遗传给后代,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3)通过过程形成的四类细胞具有________(相同”、“不同不完全相同)的蛋白质。若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1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有碱基G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香稻米香气馥郁,被视为水稻中的珍品。香稻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中2-乙酰-1-吡咯啉(2-AP)是香稻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已知基因B编码酶B,基因F编码酶F,基因B的数量决定2-AP的积累量,2-AP的积累量与水稻的香味强度密切相关,2-AP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普通二倍体水稻中,基因F隐性突变后,稻米表现出香味性状的原因是____

2)基因b不能控制酶B的合成,基因型为Bbff的水稻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香味。浓香型水稻的基因型为____,无香味纯合水稻的基因型是____

3)将基因型为BbFf的无香味水稻自交,子代均没有出现香稻,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