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DNA分子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使之更易染色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目的是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染色时一般是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五区县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真核生物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总是一致的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种精子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 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32-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32-需求量最小
B. 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C. 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图2中b点开始,离子吸收速率主要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
D.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蛋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且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0左右。下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部分功能。请分析并回答:
(1)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合成的,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_______中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2)图中表示当结构乙_______(填名称)衰老时,会由结构甲_______(填名称)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分解。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的特点。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_______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其余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3)由图还可推断出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细胞器的功能外,还能________。
(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能够产生可遗传变异
④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第一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