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本质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推翻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C.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 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误;
B、摩尔根是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尤其是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鉴定试验中,可选用西瓜汁或者葡萄汁
B.吡罗红可将DNA染成红色
C.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D.在显微镜下观察“d”字样呈“q”字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甲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小麦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为[4]线粒体,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中都不具有的细胞器是[5]叶绿体.
(2)若用纤维素酶处理甲、丙两种细胞,则图中甲细胞外层会发生明显变化,然后进行细胞融合,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丙图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否
(3)夏季白天图甲细胞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②③④.(填入编号)
①细胞增殖   ②细胞呼吸   ③光合作用   ④渗透吸水
(4)已知小麦根尖的细胞间隙中含有某种功能蛋白质,它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若把有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导入丙内,也指导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但此蛋白质不具备正常的功能,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无内质网、高尔基体.
(5)若A为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自动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B.
A.液泡、线粒体、内质网    B.线粒体、液泡、核糖体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
(6)取小麦根尖经解离、漂洗、染色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其分生区细胞中看到被明显染成深色的是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被细胞吸收后用于蛋白质合成.在细胞中,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先后顺序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B.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枢位于下丘脑.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原因是胰岛α、β细胞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或胰岛β细胞上没有与该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等体积(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构建一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μU•mL-1)变化趋势的曲线图.(4分)
时间/min0306090120150
血糖浓度/mg•mL-10.751.251.100.900.750.75
(4)胰岛β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1/抗体2)抗体1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蛋白质中,在发挥一次作用后会失活的是(  )
A.接受信息的受体B.运输作用的载体C.免疫作用的抗体D.催化作用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部分反应、光合产物合成利用代谢途径如图1. 图1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请回答:

(1)图1中所示①过程为卡尔文循环循环,该循环从一个RuBp开始,每形成1分子三碳糖磷酸需经过3轮该循环,三碳糖磷酸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物质a蔗糖,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供细胞利用.
(2)磷除了是叶绿体内核酸和酶的组分外,也是光反应为②过程提供ATP和NADPH的组分.
(3)植物叶肉细胞①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淀粉
C.②发生反应生成三碳糖磷酸属于还原过程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a含量会升高
(4)若a合成或输出受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多选).
A.进入叶绿体的Pi数量减少,导致①反应减弱
B.进入叶绿体的Pi数量减少,导致①反应增强
C.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叶绿体内外膜的间隙
D.三碳糖磷酸对①反应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18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5)图2中的A点时,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B~D时,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 (S1、S2或S3).
(6)当光照强度处于图18中的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外界中二氧化碳浓度.
请据图2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致盲眼底病,目前已证实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W家族中RP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1)RP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第Ⅲ代中,与Ⅲ-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Ⅲ-10和Ⅲ-11.
研究证实,视紫红质基因(RHO)突变可导致RP,且已发现RHO基因可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
(3)图2为W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RHO基因DNA测序结果,据图分析,患者RHO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由此引起的表达差异:由于其中一个碱基C被替换成T,使得密码子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也随之改变,因而导致蛋白质变化.

(4)研究发现,N家族RP遗传中有一女患者的RHO基因第327密码子处由于单个碱基(C)的缺失,使第326密码子后的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原有22个氨基酸的肽链末端延长为32个氨基酸.请解释原因.碱基的缺失,导致遗传信息翻译的终止信号延后出现.
(5)N家族该女患者30岁出现夜盲,视觉敏感度下降,眼底具有RP的典型表现.她的女儿和姐姐均患R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多选).
A.RHO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B.RHO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相关
C.女患者的直系亲属均可能存在突变基因
D.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来缓解病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