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以下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动物体内某激素的部分实验:
提出问题: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做出假设: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
A狗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 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分泌胰液
请回答:
(1)科学家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发现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认为这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取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提取液来彻底排除神经反射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2)实验中,A狗与B狗应该为同一只狗(或生理状况相同的狗),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3)通过该实验,并不能认定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请参照题中实验过程,补充完善实验:
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
(4)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只能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分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通过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的作用,但沃泰默并未得出正确结论.最终斯他林和贝丽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他们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解答 解:(1)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发现仍能促进胰液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取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提取液来彻底排除神经反射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2)实验中,A狗与B狗应该为A狗与B狗应该为同一只狗(或生理状况相同的狗),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3)通过该实验,并不能认定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要排除稀盐酸和沙子对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影响,故需要补充实验: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就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小肠粘膜产生的物质促进的.
(4)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只能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取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提取液
(2)同一只狗(或生理状况相同的狗)      无关变量
(3)稀盐酸+砂子     胰腺不分泌胰液
(4)促胰液素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在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时,需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肝脏研磨液
C.验证胰蛋白酶的专一性实验时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完
D.纸层析法分离出色素,从上到下依次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属于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B.构成两者的基本骨架都是碳链
C.两者都和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
D.两者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温度对漂浮刚毛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测定光合产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CO2的浓度必须相同
B.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且供O2充足
C.若连续光照,则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则漂浮刚毛藻有可能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
(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量呈S型曲线增长.$\frac{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力,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摸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如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荃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是,理由是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的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农药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两处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出现,形成新种Cb”
(4)从图1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同学在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取材位置不合适B.视野选择不合适C.解离时间不合适D.取材时间不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图),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线粒体时可用甲基绿染液进行染色
B.过程①②都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依据M 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 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关系密切
D.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③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