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某髙等生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1、2、3、4、5和6表示生理过程,甲、乙、丙和丁表示化学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最终有乙物质的积累
B.3过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
C.破坏叶绿体外膜后,5过程不能产生O2
D.6过程的产量可以表示真正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解:A、2过程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不消耗氧气.该过程中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乙物质[H]的积累,A错误; B、3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B错误;
C、5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破坏叶绿体外膜后,5过程仍能进行,即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C错误;
D、6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即CO2被C5固定形成C3 ,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因此,6过程的产量可以表示真正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既能疏花蔬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只在低浓度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
C. 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受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
C. 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产酒.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醉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内和第3小时内厌氧呼吸速率最快
C.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厌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的部分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溶剂移动距离 | 色素甲移动距离 | 色素乙移动距离 | 色素丙移动距离 | 色素丁移动距离 | |
实验组1 | 7.8 | 1.9 | |||
实验组2 | 8.2 | 1.5 | |||
实验组3 | 8.0 | 1.4 | |||
平均移动距离 | 8.0 | 7.6 | 0.8 | ||
迁移率(Rf) | 无 | 0.53 | 0.10 |
A.色素甲的迁移率(Rf)是0.95
B.色素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在提取这些色素时必须用无水乙醇
D.叶片衰老过程中色素丁含量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湖光合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 A湖和B湖中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是光照
C. 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 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 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
C. 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 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