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 遗传病。
(2)写出下列个体的可能的基因型是Ⅲ一8__________,Ⅲ一10 __________。
(3)Ⅲ一10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 。
(4)若Ⅲ一8和Ⅲ一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1)常染色体隐性
(2)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 XbY
(3)Ⅰ-2
(4)5/12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根据5号和6号个体正常,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他们的儿子10号患乙病,由题意,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则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一8患甲病,不患乙病,由于2号患甲乙两种病,4号患甲病且为乙病的携带者,Ⅲ一8的基因型可能为1/2aaXBXB或1/2aaXBXb;Ⅲ一10患乙病不患甲病,由于其父母都正常,则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 XbY。
(3)由于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一10的乙病基因一定来自5号,5号的乙病基因来自2号。
(4)先分析甲病,Ⅲ一8的基因型为aa,Ⅲ一10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分析乙病,Ⅲ一8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Ⅲ一10的基因型为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综合以上可知,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1-1/4)+1/4×(1-1/3)=1/4+1/6=5/12。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大连第三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区别是
A.两者控制的性状不同 B.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D.两者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具有较高的潜在全能性
C.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它的全能性受到抑制
D.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一定的培养、激素等因素作用,就能表现出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20个氨基酸组成,它具有4条多肽链,那么这一蛋白质分子共有肽键的个数、至少拥有的游离-COOH数、至少拥有的氧原子数分别为
A.19、4、24 B.16、4、40 C.20、20、40 D.16、4、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过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4 B.1/8 C.1/16 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对生物性状的改造,可以得到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和生产人胰岛素的酵母菌
B.利用染色体变异可以培育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等
C.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培育高产抗病小麦
D.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奶牛和超级绵羊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