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 | 亲代噬菌体蛋白质的S | 亲代噬菌体DNA的P | 大肠杆菌的S和P |
A组 | 35S | 31P | 32S、31P |
B组 | ① | ② | 32S、31P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1)在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DNA或蛋白质的去向,以确定它们与遗传的关系.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操作方法是让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2)在B组中①②的设置分别是32S、32P.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应检测的指标有: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情况、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用32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含有32S而不含有35S.因此上清液(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中,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因此上清液(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该实验的结论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 让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2)32S、32P 细菌裂解后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3)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 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着丝点分裂形成2条染色体 | |
B. |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 |
C. | 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
D. |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操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
B. |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无法移向两极 | |
C. |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 | |
D. | 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内斗争最激烈时是$\frac{K}{2}$时 | |
B. | 种群增长速率在$\frac{K}{2}$时最大 | |
C. |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
D. | “S”型增长曲线适用于资源、空间有限的种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