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0条,其染色体中的DNA已经用用3H-胸腺嘧啶标记,让该体内的某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原理都不带有标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内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B.40C.10D.20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中的染色体没复制的时候含一条DNA,复制后含两条DNA分别位于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每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都含有原来DNA的一条链,所以都含有放射性.

解答 解: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0条,其染色体中的DNA已经用用3H-胸腺嘧啶标记,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经有丝分裂后,每个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DNA都是一条链为3H,一条链不含3H.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是一条链含有3H,一条链不含有,另一个DNA都不含3H.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10条染色体,且都带3H标记.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细胞中带标记的染色体数目只有10条,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10条.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面是在25℃时对某植物进行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图甲所示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所示为探究该植物叶片在一定的光照下,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假设NaHCO3溶液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结果如图丙.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C点相比,引起D点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由图中数据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1和土壤含水量为40%~60%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若将该植物从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降至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和C5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降低、降低.
(2)实验乙中需要对圆叶片进行抽气处理后,再将叶片放人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该组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NaHCO3溶液浓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3)图丙中ab段,随NaHC03溶液浓度升髙,光合速率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引起cd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NaHC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出现失水,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市高二下学业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卡诺氏液处理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5~8min。

④步骤D_______。

⑤用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D”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Ⅱ.水稻性状中,抗瘟病(A)对易染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现用高秆抗病品种与矮秆易染病品种来培育可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新品种,①~⑥表示培育过程中可采用的手段和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育种手段中,不能实现育种目标的是[ ] (在括号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2)能获得育种需要的表现型植株,但性状不能稳定遗传的是[ ] (在括号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写文字),此育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

(3)①→②育种方式是 ,其依据的原理是

(4)④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所有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B.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C.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D.我和我弟弟的父母相同,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与雌配子的数量一样多
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R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
D.突变只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不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来浅体色群体中出现了少数深体色的个体,其基因频率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基因大约在第10代产生,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逐渐被淘汰
B.环境变黑有利于深体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新物种即将产生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D.若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人进入青春期后,在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①胰岛素②生长素③性激素④胸腺激素⑤甲状腺激素⑥肾上腺皮质激素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⑤⑦D.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知有兴奋存在
B.C中的物质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C.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等于D-E的传导速度
D.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信号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