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猫类中有一种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有红色(XA一)、黑色(Xa一)、花斑色XAXa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所生母猫均为花斑色
B.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均可生出红色母猫
C.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所生公猫一定不是黑色
D.黑色母猫生出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小猫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只公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在没有15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A.1/10 B.1/5 C.1/16 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猫类中有一种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有红色(XA一)、黑色(Xa一)、花斑色XAXa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所生母猫均为花斑色
B.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均可生出红色母猫
C.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所生公猫一定不是黑色
D.黑色母猫生出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小猫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只公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选择留下种群中的有利基因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
A.蓖麻籽种仁B.洋葱根尖C.菠菜幼叶D.蝗虫的卵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都是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A.3/4、1/4 B.1/2、1/8 C.1/4、1/4 D.1/4、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