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某研究所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图中甲细胞和丁细胞均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中乙、丙、丁均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
D.丁细胞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同

分析 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图中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甲、丙、丁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根据试题分析:甲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一后期,也是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图中只有乙、丙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而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属时期,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是(  )
A.Mg2+吸收B.能量转换C.CO2释放D.有机物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现有甲(aaBB)、乙(AAbb)、丙(AABB)三个纯系的小麦,分别自交后发现三者后代的数量比例为1:1:2,对于上述现象,有人猜想是因为aa和bb均具有部分致死效应导致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为验证此假设,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甲×丙→F1→F2  ②乙×丙→F1→F2  ③甲×乙→F1→F2
(1)已知两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则上述杂交①和杂交②的两个F2均出现6:1的性状分离比时,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2)若上述猜想是正确的,且aa和bb的致死效应在后代中随机表现,两者互不相关.杂交③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交叉互换,杂交③的F2出现3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1:4:1.
情况二: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杂交③的F2出现4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36:6:6:1.
有人用上述情况一来解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杂交优势现象.
(3)若上述情况一中,如果F1有少量配子发生了两对基因之间的交叉互换,则在F2中还会新出现6种基因型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用下列方法处理番茄能获得无子番茄的是(  )
A.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前套袋,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雄蕊产生的花粉
C.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D.开花后,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纤维.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C、E所代表的反射弧中结构的名称.
C神经中枢
E效应器
(2)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3)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单向(填单向或双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观察下图,请回答:

(1)该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结构模型,表示物质运输功能的图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2]协助扩散;
(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能够通过图中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是乳糖,其运输方式是[3]主动运输,需直接穿过2层磷脂分子,另一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须穿过0层细胞膜;
(3)K+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图中的
A.[2]协助扩散
B.[3]主动运输
C.[2]协助扩散和[3]主动运输
D.[1]自由扩散和[3]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ab段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处于bc段的细胞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处于cd段的细胞有纺锤体的形成
D.处于ef段的细胞有细胞板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下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是( )

A.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C.隐性基因 D.X染色体隐性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但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决定的
C.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