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流程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为基因表达载体,在构建该结构时,Bt毒蛋自基因与Ti质粒结合的部位是T-DNA片段内.
(2)①过程是将基因表达载体转移到农杆菌细胞内,经采用的方式是用钙离子处理.
(3)通过植物个体水平上的抗虫接种实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成功培育出了抗虫棉植株.

分析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解答 解:(1)图中A为基因表达载体;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①过程是将基因表达载体转移到农杆菌细胞内;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是用钙离子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
(3)通过植物个体水平上的抗虫接种实验,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成功培育出了抗虫棉植株.
故答案为:
(1)基因表达载体      T-DNA片段内
(2)将基因表达载体转移到农杆菌细胞内     用钙离子处理
(3)植物个体水平上的抗虫接种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乙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
(2)图中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图中甲与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4)碳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状态进行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用字母和箭头表示),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2)在图2的食物链中,兔子的同化量可以表示为①,③属于草(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杂合子,逐代自交三次,F3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A.$\frac{1}{8}$B.$\frac{7}{8}$C.$\frac{7}{16}$D.$\frac{9}{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旋酶的作用是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B.DNA连接酶连接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
C.D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并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D.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可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过程发生在(  )
A.第一次分裂结束时B.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C.第一次分裂开始时D.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
D.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②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目前认为引起④过程的因子据其属性不同可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三类.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该植株的产生与“克隆羊”的产生都属于无性繁殖.
(4)⑦包括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
(1)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但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则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是,判断依据为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是、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其杂交后代三倍体不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