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A,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A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a纯合子
C.A纯合子的生育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A频率的变化表示产生了新物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B.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文库的基因是通过一个受体菌承载的
B.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建立的是基因组文库
C.基因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或一部分基因
D.基因的功能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唯一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为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I1与I2的后代中,只有雄性个体才能患有乙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一定不能是 (不定项选择)
A.常染色体隐性
B.伴X隐性
C.伴Y遗传
D.伴XY同源区段隐性遗传
若按上述假设, Ⅱ2与Ⅱ3杂交的后代的患病概率为 。
(2)根据系谱图的信息无法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探究乙病的遗传方式。(注:现有此动物的纯合患病个体和纯合正常个体若干只,且雌雄个体数量均等,雌性个体每胎产子数量较多,且均能成活)
第一步:选择正常的雄性个体与患病的雌性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将F1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统计F2代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论:(用图中的罗马数字作答)
若F2代雌性与雄性中,正常:患病均为3:1,则乙病基因位于
若F2代雌性与雄性中,正常:患病均为1:1,则乙病基因位于
若F2代中,正常:患病=3:1,且患病个体都为雌性,则乙病基因位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7种
C.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I、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
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号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
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
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广元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释放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
C.该实验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D.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只能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能在倒平板时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B.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
C.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