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资阳高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列图甲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动物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1)在图甲中,DNA的基本骨架由 和 (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④表 ,⑨代表 。
(2)由图乙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复制方式是 。复制的场所有 。
(3)使DNA的双链解开,除需解旋酶外,还需细胞提供 ,其产生的场所是 。
(4)DNA分子被彻底水解后形成 种水解产物。
(5)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 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 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 和 阶段(填标号)。
(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
(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 (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 。
(6)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A外,还有 、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B.一个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2
C.该DNA分子中嘌呤总数=嘧啶总数
D.鸟嘌呤的数量=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验证分离定律,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去雄 ②套袋 ③人工授粉 ④统计子代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乐山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分裂期时间所占比例为 4:1 ,且分裂期时间为3小时。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总时长约为_____小时。
(2)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5小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染色单体有______条。若培养过程中发生烂根情况,原因是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_____。
(4)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_____。
A.甲基绿 B.苏丹III C.龙胆紫 D.健那绿
(5)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 (填不遵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原因是 。
(6)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为了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_____实验来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乐山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乐山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细胞中凋亡速率最快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D.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松原扶余县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有两组纯种小麦品种,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假如以上三组实验都是矮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1)A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B组所得矮抗类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C组获得矮抗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一般说来,这种情况不容易发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F2中的矮抗类型不能直接用作大田栽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组获得的矮抗类型也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处理,可以直接产生理想的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