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过程不能引起基因重组的是(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B.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D、基因重组不会发生在受精过程中,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基因重组的类型,明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图甲: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离题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stackrel{①}{→}$愈伤组织$\stackrel{②}{→}$胚状体$\stackrel{培养}{→}$植物体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B组C组D组E组
吲哚乙酸03ppm3ppm0.03ppm0
细胞分裂素00.2ppm0.002ppm1.0ppm0.2ppm
花芽生长状况仍是组织切块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愈伤组织分化出嫩芽稍生长
(1)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包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填序号).
(2)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且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3)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二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甲细胞是T细胞,其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2)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乙细胞.
(3)乙细胞是浆细胞,分泌的物质戊是抗体.
(4)虚线部分表示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其中丁细胞为效应T细胞.
(5)当人感染了酿脓链球菌,常常会引起免疫系统自身的心肌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使人患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其产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B.基因工程的优势是可定向地改造生物遗传性状
C.基因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D.基因工程中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物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后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2)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图中细胞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分裂后子细胞是体细胞.
(3)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分裂完后子细胞有2条染色体.
(4)丁图表示另一个生物正在分裂的细胞,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的细胞名称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右下面图解,回答问题:

(1)该图示的化合物为三肽,共由3种氨基酸缩合而成,产生了2个水.
(2)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氨基,B肽键,C羧基.
(3)生成此化合物的场所是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错误的一项是(  )
A.胰岛B细胞→胰岛素→全身组织细胞B.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C.下丘脑→生长激素→全身组织细胞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