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神经元维持静息电位时,Na+和K+都是主动运输
C.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分泌物的分泌过程穿越0层膜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分析 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

名 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 解:A、小分子物质不一定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Na+等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A错误;
B、神经元维持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分泌物的分泌过程穿越0层膜,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通过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图解考查了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判断细胞膜内外.根据具体选项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图可知,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与乙烯(植物激素)有密切关系.
(2)A物质由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运往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该过程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活性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使叶柄基部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弱形成离层.
(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5)逆境是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如冰冻、盐渍和干旱等.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受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双重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强,则植物的电导率低;反之,电导率就高.电导率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出.现在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请使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材料用品:生长在培养瓶中状态良好且一致的黄瓜幼苗10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测定电导率的装置、0.25mol/L NaCl溶液、蒸馏水.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10株黄瓜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向甲、乙两组黄瓜幼苗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0.25mol/LNaCl溶液;
第三步:向甲组喷施适量的脱落酸溶液,向乙组喷施等量的水;
第四步: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的电导率.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如果甲、乙两组的电导率相等,则说明脱落酸不会改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如果甲组电导率大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会降低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如果甲组电导率小于乙组的电导率,则说明脱落酸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B.萨顿用类比推理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有致病基因
D.某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下列哪项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
A.合理饮食B.长期吸烟C.常喝绿茶D.保持健康心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别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可能装配有蜱虫细胞的某些成分
B.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1种核酸,4种碱基
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
D.该病毒虽寄生在蜱虫细胞内,但非常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当气味分子扩散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进而让人形成特殊的嗅觉.如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及其末端的放大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结构为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兴奋在B结构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月于突触后膜.
(2)若在a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将发生2次偏转,兴奋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最后在大脑皮层(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3)少量的气味分子与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激活Ca2+/Na+离子通道,Ca2+/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电值发生变化,内流的Ca2+进而激活Cl-离子通道,Cl-大量外流,使膜内外电位差放大,从而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4)不同种嗅觉受体细胞拥有不同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美国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从细胞中分离得到具有转化能力的粗提取液,用化学或酶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然后检测去除该成分后的提取液是否具有转化能力.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仍保持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不是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成分后丧失了转化能力,则去除的成分是转化的必需成分.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根据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转化因子”作用下转导成功的细菌继续培养,其后代可以保持其遗传特性
B.实验中的酶方法利用了酶的高效性而去除提取液中的某种成分
C.该实验是把提取液中的各种成分彻底分开,再分别单独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转化能力
D.如实验中使用的提取液是从高温杀死的细胞中获取的,则最终无法得到“转化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燕麦的纯合黑颖植株和纯合黄颖植株杂交,F1全是黑颖,F2的表现型及数量如图所示.请回答:
(1)黑颖、黄颖、白颖由2对等位基因决定,这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色素代谢,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F1黑颖产生的雌、雄配子均有4种类型.若用白颖与F1黑颖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为2黑颖:1黄颖:1白颖.
(3)在F2中,黑颖有6种基因型,黑颖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