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为某种动物生殖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细胞存在于卵巢(器官)中.
(2)甲图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名称是卵原细胞,乙图中的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3)丙图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裂结束后,两个细胞中体积较大的细胞为卵细胞.
(4)乙所示的细胞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将会发生自由组合.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雌性个体中,只有卵巢中的卵原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上述细胞存在于卵巢中.
(2)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因此甲图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名称是卵原细胞;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3)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卵细胞和极体,其中卵细胞的体积较大.
(4)乙细胞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将会发生自由组合.
故答案为:
(1)卵巢
(2)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3)减数第二次       后        卵细胞
(4)乙图        自由组合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中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
A.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B.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中的动物多具有树栖和挖洞的特点
B.海洋生态系统为最大的生态系统
C.我国草原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鼠害、虫害
D.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是森林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豚鼠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基因(C、c)控制,粗毛和光毛由另一对基因由(R、r)控制.现有五组杂交实验,亲代及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黑色粗毛黑色光滑白色粗毛白色光滑
1.黑色光滑×白色光滑018014
2.黑色光滑×白色粗毛25000
3.黑色粗毛×白色光滑10869
4.黑色粗毛×白色粗毛157163
5.白色粗毛×白色粗毛002212
(1)上述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黑色、粗毛.判断依据的组合方式是第2个.
(2)写出第四个组合方式中亲本的基因型:黑色粗毛CcRr、白色粗毛c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导产生多倍体,其所起作用的时期及目的分别是(  )
A.有丝分裂间期,促使发生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的分裂前期,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形成
C.有丝分裂的分裂后期,阻止着丝粒的分裂
D.有丝分裂的分裂末期,阻止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研制出了第一个人造细胞.他们采用人工手段合成了一种细菌的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细菌体内.经过培养,被植入人造DNA的细菌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了后代.
(1)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植入人造DNA的细菌繁殖了后代”说明人造DNA上的遗传信息或基因能够复制和表达.
(4)在美国科研人员制造出“人造细胞”后,有人说“生命体可以在实验室被制造”,也有人说“此项成果只证明了体外合成DNA是可行的,但离人造生命还很远”.你的看法是虽然科研人员制造出了DNA,但是他们仍然利用细菌的外壳才使细菌进行繁殖,不能说完成了人造生命. 或DNA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能够人造DNA,并且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说明人类能够制造生命了.
(5)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看,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因此要合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科学技术新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该实验表明(  )
A.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性状完全由环境条件决定
C.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不正确的叙述是(  )
A.DNA分子稳定部分是①和②交替排列的骨架结构
B.DNA复制时,④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C.该片段复制两次,需6个含⑥的游离脱氧核苷酸
D.遗传信息蕴藏在⑨等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 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