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农药防治害虫和生物防治害虫(引入天敌捕食者)过程中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C点进行________防治。

(2)在A点进行的防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________

(3)DE段害虫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所造成的。

(4)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完全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说明之。

(5)图中经济阀值是指害虫数量已达到了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最低值,因此,上图中还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_______,根据生态学原理用上述方法外,再写出一种既能消灭害虫,又对农作物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

答案:
解析:

  (1)化学 生物

  (2)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3)该生态系统建立起了新的生态平衡

  (4)完全消灭害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更容易被破坏

  (5)B点 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试卷精选·生物 题型:071

下图为农药防治害虫和生物防治害虫(引入天敌捕食者)过程中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C点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

(2)在A点进行的防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________。

(3)DE段害虫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

(4)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完全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说明之。________。

(5)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数量已达到了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最低值,因此,上图中还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________。

(6)根据生态学原理,除上述方法外,再写出一种既能消灭害虫,又对农作物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山东桓台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理由是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     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          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          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         隔离,形成新种C。”

(4)从图1 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1分)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