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表:
时间(h)
马铃薯块在蒸馏水中质量改变百分比(%)
温度
00.51.01.52.02.53.0
20℃0+5+7+9+12+14+16
40℃0+0.030-2-3-3.5-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液泡(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假设:温度升高膜的通透性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10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块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
第四步:1.5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若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则B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大于(大于  小于   等于)A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膜透性的大小.                                                      
2、由第一、二步可知,A、B是实验组,C、D是对照组,以排除空气中CO2等对电导度的影响.实验中A、C置于一种温度下,B、D置于另一组温度下,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值予以确定.

解答 解:(1)从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是在两种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的,所以温度即是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膜透性的大小.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细胞吸水,与细胞具有液泡有关.
(3)该题中的对照实验有两种,首先是不同温度下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同一温度下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对照,所以在每一温度下,都有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故第三步时,不妨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同时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根据题意,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要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人50mL蒸馏水,编号为 A、B、C、D;
第二步:取2块适宜大小、质量和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40℃的恒温水浴中;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从题中可以看出,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为排除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组.
故答案为:
(1)温度 
(2)液泡
(3)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
结果预测:大于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点评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解题的关键是主要来自于对题干的正确解读,对于电导仪非常灵敏这一特点要考虑得非常全面才可,也就是说能测出任何细微电导度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棉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中,新细胞的产生和细胞凋亡是同时存在的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中酪氨酸酶失活,黑色素不能合成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相同
C.丙中含一个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为某植物细胞在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及各时期的分裂图象,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32154
(2)图2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期,判断理由:
①从染色体分析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出现染色单体;②从细胞结构分析: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核膜尚未消失.
(3)c~d表示末期,它对应的分裂图象是4.该时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
(4)图1是有丝分裂的中期,该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以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的中央.图中有6条染色体;12个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种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的是(  )
A.正常男人的体细胞B.公牛的次级精母细胞
C.公兔的精子D.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先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步骤如下:
A.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B.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1)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2)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C.其理由是在设计实验时,一般要涂布至少三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5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62和76,取平均值69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61、35和82,取平均值59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42、61和55,取平均值45
(3)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4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2.17×108
(4)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5)如表是某同学测定某土壤样品中自生固氮菌数量时配制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NaNO3K2HPO4KClMgSO4FeSO4蔗糖琼脂蒸馏水
质量2 g1 g0.5 g0.5 g0.01 g30 g15~20 g1000 mL
有同学认为此培养基配方有误,请指出:培养基的配方中含有氮源是错误的,应将NaNO3改为不含N的钠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进入靶细胞而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C.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细胞间功能的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病毒无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D.高等动物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简单细胞结构的生物
B.细菌细胞具有的DNA分子呈环状且具有染色体结构
C.溶酶体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D.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