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在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
A.大豆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2 mL)+斐林试剂乙液(2 mL)     $\stackrel{水浴加热}{→}$     溶液呈紫色
B.苹果组织样液(2 mL)+双缩脲试剂A液(2 mL)+双缩脲试剂B液(2 mL)$\stackrel{水浴加热}{→}$溶液呈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2 mL)     $\stackrel{水域加热}{→}$     脂肪颗粒呈红色
D.苹果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     $\stackrel{水浴加热}{→}$    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大豆组织样液一般用于鉴定蛋白质,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并且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A错误;
B、苹果组织样液一般用于鉴定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并且双缩脲试剂鉴定时双缩脲试剂B液应加3~4滴,颜色反应也是错误,B错误;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用苏丹Ⅳ染液呈红色,并且脂肪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苹果组织样液一般用于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混合使用,并且水浴加热,同时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甲和丙).
(2)图中丁是大气中的CO2,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化石燃料燃烧;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填序号).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往复特点.
(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与其传递效率为10~20%,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C增加l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2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C.水稻是真核生物,其叶肉细胞中的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禽流感病毒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是吲哚乙酸(IA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3)如表为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
对照组(未处理)经2,4-D处理的实验组
浓度(ppm)1000850720630
平均结果率(%)27100100100100
平均株产量(kg)0.160.730.920.910.72
平均单果重(g)186247277273243
分析如表数据可知2,4-D能够促进果实发育,该实验能否体现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并分析原因否,实验组的株产量和单果重均大于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共穿过几层生物膜(  )
A.12层B.8层C.6层D.5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 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过程实现的条件是

(2)同时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是 细胞.

(3)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由 分化而来.

(4)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由 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最终通过 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兴奋(或“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 对突触传递产生(部分)抑制.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结合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表表示细胞中3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基本单位ABC
有机物EFG
主要功能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结构物质
(1)A单体是指单糖,组成核酸的成分有核糖和脱氧核糖,除上述两种外,还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由2分子单体A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二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乳糖.由多分子单体A缩合的E为多糖,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是淀粉,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中的是糖原.
(2)F是指脂肪,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
(3)G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其基本组成单位C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错误的是(  )
A.细胞内$\frac{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 $\frac{{CO}_{2}}{{O}_{2}}$ 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细胞中$\frac{DNA}{RNA}$ 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 $\frac{{C}_{5}}{{C}_{3}}$的比值,停止供应 CO2 后比停止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