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主要是温度导致了曲线I和II的反应速率不同
D.曲线I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一定为37℃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B.曲线I是对照实验的结果
C.化合物X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可构成化合物b(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某种病毒中,组成其核酸的五碳糖是相同的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葡萄糖的形式储存
C.哺乳动物体内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
D.在生物体内,某些蛋白质和固醇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重庆市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Ⅰ.(8分)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在有丝分裂中DE为 (哪两时期)的临界点,在减数分裂中为 (哪阶段哪两时期)的临界点。DE形成是因为 所引起。
Ⅱ.(16分)
(1)图2中 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2)图2乙细胞中①和④是 ;若形态不一样大的染色体组成一份染色体,则甲细胞内含有 份;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
(3)图2中丙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 期。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 ,如果丁细胞中的M基因为X染色体,则N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初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图为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乙图为某淋巴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通过细胞①进行免疫的方式成为 。该细胞是由 细胞分化而来的。
(2)乙图细胞为 细胞,它是由 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分泌产生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初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