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Ⅰ.如图为甲病(M、m)和乙病(N、n)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A.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是mmXNXN或mmXNXn
(3)如果Ⅲ-11与Ⅲ-12婚配,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frac{1}{4}$.
Ⅱ.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圆形果(R )对扁形果(r)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两株植物杂交,F1 中易感病圆形果出现的概率为,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
(5)若在自花传粉时,含t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①让纯种抗病圆形果植株与纯种易感病扁形果植株杂交得 F1,F1 自交时,则 F2 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圆形果:抗病扁形果:易感病圆形果:易感病扁形果=15:5:3:1.
②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 Rr的圆形果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四倍体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圆形果对扁形果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圆形果:皱形果=35:1.正常二倍体植株加倍成为四倍体植株后R基因频率不变(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是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填“是”或“不是”).

分析 Ⅰ、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病的判断:3和4为患病个体,子代9号为正常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性遗传病,7、13号患病,但2号不患乙病,所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3和4有甲病而子女9、11号没有病,说明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5号不患甲病,为mm,7号有乙病,所以其母亲携带乙病基因,因此5号的基因型为mmXNXN 或mmXNXn
(3)Ⅲ-11不患病,因此基因型为mmXNY,由于Ⅲ-12的父亲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mmXNXn,如果Ⅲ-11与Ⅲ-12婚配,则所生孩子患病(mmXnY)的概率=$\frac{1}{4}$.
(4)两株植物杂交,F1 中易感病圆形果(ttR_)出现的概率为$\frac{3}{8}$,即:$\frac{3}{4}×\frac{1}{2}$,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或TtRr、ttRr,前者不符合,舍去.
(5)①让纯种抗病圆形果植株与纯种易感病扁形果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时,产生TR、Tr、tR、tr4种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若含t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雄配子的比例为TR:Tr:tR:ty=2:2:1:1.因此,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圆形果:抗病扁形果:易感病圆形果:易感病扁形果=15:5:3:1.
②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Rr的圆形果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圆形果对扁形果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RR:Rr:rr=1:4:1,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圆形果:皱形果=35:1.正常二倍体植株加倍成为四倍体植株后R基因频率不变.让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植株是三倍体植株,无繁殖能力,所以不是一个新物种.
故答案为:
Ⅰ.(1)A               
(2)mmXNXN 或mmXNXn           
(3)$\frac{1}{4}$
Ⅱ.(4)TtRr、ttRr
(5)①抗病圆形果:抗病扁形果:易感病圆形果:易感病扁形果=15:5:3:1
②圆形果:皱形果=35:1   不变    不是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没有相同的蛋白质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动性降低,乜有基因的表达
C.氟氯化合物的排放导致大气臭氧层变薄,使全球皮肤癌患者增加
D.细胞的凋亡过程发生在某一动物体内,则说明该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种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片呈现黄化色泽.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材料叶绿素a/叶绿素b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细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呼吸速率(μmolCO2•m-2•s-1
突变体9.35.66239.073.60
野生型6.948.13210.864.07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突变体中发生的突变可能抑制(促进、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2)CO2浓度通过直接影响C3的产生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若在光照条件下突然中断CO2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C5
(3)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2.94μmol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微生物传染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体健康的大敌.为了研究防治微生物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生物课外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要探究板蓝根(一种药用植物)的汁液是否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的材料、仪器和试剂有:大肠杆菌菌种、接种环、无菌滴管、无菌玻璃刮铲、无菌圆纸片、镊子、记号笔、直尺、酒精灯、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板蓝根汁等.研究小组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确定配制的培养基应当为B
A.通用液体培养基
B.通用固体培养基
C.选择液体培养基
D.选择固体培养基
(2)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b→d→c→e→a.(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置培养基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3)如果要观察单个的大肠菌菌落,应该用划线法接种.
(4)如果要探究板蓝根汁液是否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有以下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接种.取A、B两个平板培养基,用无菌滴管吸取菌液,分别滴在两个培养基表面,并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
第二步,用无菌镊子将浸过适当浓度的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均匀置于A培养基表面,将浸过无菌水的圆纸片均匀置于B培养基表面.
第三步,把A、B培养基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在培养皿底部观察及测量每个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测量其宽度并记录.
第四步,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浸过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有清晰区,而浸无菌水的园纸片没有清晰区,则说明板蓝根汁液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②若浸有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和无菌水一样没有清晰区,则说明板蓝根汁液没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③若浸无菌水的园纸片没有清晰区,而浸过板蓝根汁液的圆纸片更不清晰,,则说明板蓝根汁液没有促进大肠杆菌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有关激素的问题.
根据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和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三大类.下面两图从分子水平分别阐明了两类激素在靶细胞上引起的生理效应的原理.分析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乙激素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长期饥饿的人血液中某激素含量较低,这种激素可能属于甲乙中的甲激素,雌激素的作用机理最可能类似于甲乙中的乙激素.
(2)两图中存在A碱基和U碱基互补配对的生理过程有②③(用图中标号回答)过程.进行③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在导致特定生理效应发生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TP的激素是甲乙中的甲和乙激素.AMP的元素组成是C、H、O、N、P.
(3)在正常机体中甲乙两类激素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同一细胞中发挥调节作用.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对甲乙中的乙激素的作用不敏感,原因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使转录难以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而花生缺乏类似的“CO2泵”.
(1)夏季晴朗的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原料之一的CO2减少,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有所升高,原因是玉米内有CO2泵,故在进入植物内CO2减少的情况下,玉米仍可以维持较高的细胞内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促进光合作用加强
/.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ATP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原因是此时卡尔文循环(或暗反应、或C3的还原)受阻,ATP的消耗降低,而光反应产生的ATP的过程不受影响.
(3)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多选)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若用11:00对应的光照强度连续照射两种作物10分钟,则玉米积累的葡萄糖总量比花生多150mg/m2
C.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4)在某一时刻,将玉米和花生分别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DF.(多选)
A.两者的C3含量都下降,C5含量都升高    B.两者的C3含量都升高,C5含量都下降
C.玉米的C3含量变化速度比花生快        D.玉米的C3含量变化速度比花生慢
E.玉米的C5含量变化速度比花生快        F.玉米的C5含量变化速度比花生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图中②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tRNA、RNA聚合酶及ATP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和蛋白质结构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

A.通过害虫吃棉叶看其是否死亡

B.转基因生物基因组D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C.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蛋白质能否与抗体形成杂交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