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材料一:由于细胞的密度不同,在地面上受重力影响,细胞的融合非常困难,在太空进行此试验比在地面试验细胞融合率大大提高。“神舟”四号飞船上曾进行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的融合两个科学实验,在电融合仪内经过160分钟后,终于获得成功。

  材料二:下图为哺乳动物生殖过程及相关细胞工程的示意图,其中b为卵细胞,c、d为体细胞。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

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在太空进行细胞融合与在地面进行细胞融合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

(2)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________。

(3)

动物个体甲、乙的产生分别属于________生殖和________生殖。

(4)

在“神舟”四号飞船上举行的“太空融合”,与上图中的方法________的原理相同。

(5)

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除物理法、化学法外,还可用________作为诱导剂。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神舟”四号上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1)

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决了因两种细胞密度不同而难以融合的问题

(2)

制备单克隆抗体

(3)

有性,无性

(4)

(5)

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体内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由于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它们参与的免疫反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问题:

Ι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右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75.由图知,HIV主要攻击的淋巴细胞是        ,受到抗原刺激后,该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   ___

76.HIV侵入人体的B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77.HIV疫苗很难研制的根本原因是                       

78.B 淋巴细胞的免疫通常需要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帮助。请说明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如何帮助B 淋巴细胞实现体液免疫的?                 

Ⅱ 淋巴细胞依靠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每个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淋巴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模板学说认为,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以抗原为模板设计出来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在抗原进入机体之前,具有不同类型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就已经存在。请用下面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对两种学说进行检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未标记的抗原X,抗原Y等

(注: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全部杀死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

实验步骤:

步骤一:给小白鼠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观察一段世间发现小白鼠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79.步骤二:                               

80.步骤三:                                

结果预测与结论分析:

81.如果                      ,则实验结果支持克隆选择学说;

82.如果                      ,则实验结果支持模板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2)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3)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今年山东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大旱,随着干旱时间持续,作物叶片开始发黄,光合速率下降,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幼苗的方式,探究土壤干旱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原因。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A组停止浇水,B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坐标曲线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      

(2)在不破坏叶片结构的前提下,测定光合速率所选用的指标可以是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的            

(3)据甲乙曲线图,分析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干旱初期(2—4天),            ,此时细胞内C3化合物的含量     

②干旱后期(4—8天),          ,进而进一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4)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某种植物激素能够刺激植物体增加脯氨酸、甜菜碱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是重要的渗透压调节物质,有助于细胞保水。该小组推测这种激素可能是脱落酸,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不断增强。请完善下面实验设计,以探究上述推测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生长状态一致且良好的大豆盆栽幼苗若干株,高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盆栽幼苗均分为四组,每组多株,编号1、2、3、4(1号为对照组);

第二步:                          

第三步:将盆栽幼苗进行    (条件)处理后,          

第四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内的      含量及细胞的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假设成立;

b.若                      ,则假设不成立;

c.若                      ,则假设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2)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3)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2)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处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识最合理的假设是                     

  (3)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4)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放射自显影后,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则另一条染色单体有      条链含有放射性。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