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
C、多倍体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
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
考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专题:
分析:1、人工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常用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
2、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其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
解答: 解:A、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一般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没有经过隔离不会形成新物种,B错误;
C、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一般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可能会经过生殖隔离,C正确;
D、多倍体物种属于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属于生物进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多倍体育种的过程,了解多倍体植物形成的过程;掌握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明确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完成某反射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填字母,    填文字):
(1)图中能将外界刺激转变成兴奋的结构是[
 
]
 
,当反射活动进行时,d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2)在一次反射中,肌肉c的收缩早于肌肉a,这可能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模式是
 

(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并破坏图中结构[e],结果导致患者
 

(5)参与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类免疫作用类型有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的.为了证明该结论,某同学利用如图示结构及所提供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设计了一实验方案,请你写出该同学的实验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Ⅰ.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用量5g10g5g20g1 000mL
(1)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和无机盐.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
 
处理,常用的方法是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Ⅱ.植物的秸秆、枝叶等纤维物质是地球上最多的可再生资源,以纤维素类物质生成燃料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纤维素酶糖化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该方法中,微生物X与微生物Y不同,微生物Y是
 

(2)为了鉴别微生物X,培养基的成分为CMCNa、酵母膏、KH2PO4、琼脂、土豆汁等;在该培养基中,CMCNa的作用是
 

(3)若经选择,微生物X为木霉,则其内分解纤维素的酶至少包括
 
三种组分,这三种酶协同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利用微生物制造酸奶(已知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为38~40℃).该小组的活动记录如下:
实验目的:(略)
实验仪器:(略)
实验材料:2杯不加糖的酸奶(品牌不同,呈果冻状)、1L牛奶
实验步骤:
①消毒:将1L牛奶放在锅内加热至82℃接近沸腾,然后在3个已消毒的0.5L广口瓶中各倒入等量牛奶,标明“A”“B”“C”.
②加菌种:分别在A、B两个广口瓶中加入40mL两种不同品牌的酸奶,并搅拌均匀;在C瓶中加入40mL水也混合均匀.
③发酵:将3个瓶的瓶口封好,放到事先已加热至38~40℃的烘箱内.保持恒温1h.
④观察:1h后,每隔30min对瓶中情况观测一次,如果瓶中的牛奶已经凝固呈果冻状便说明酸奶已做好.
回答下列问题:
(1)制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能否用微波炉制酸奶?
 
.理由是
 

(2)某个小组同学按上述操作,一段时间后,在A、B瓶中均未品尝到两个原有品牌酸奶的味道,C瓶还有点馊味.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对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内容加以修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新兴生物工程能使免疫学在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为人类带来福音.一方面新兴生物工程可以为免疫活性物质及疫苗的制备开辟新途径,解决免疫治疗及免疫预防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新兴生物工程还可以为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提供可能.
(1)利用
 
技术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与传统方法获取的同类产品相比,它的显著优点是
 

(2)干扰素及部分疫苗都可以通过
 
技术制造的工程菌来大规模生产,如国内应用较普遍的重组CHO乙肝疫苗;
(3)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借助
 
技术可获取大量自身健康皮肤用于移植,这项技术在进行的过程中除了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之外,还应加入
 
等天然成分.
(4)通过向供体动物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
 
的表达,可培育出无免疫排斥的转基因猪器官;
(5)
 
的分离和培养成功也为解决上述难题开辟了新途径,因其具有
 
性,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产生各种人造组织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正常人体组织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A、纤维素B、氧气
C、钙离子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据此回答:
(1)脑啡肽的化学本质是一种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
 

(2)如果脑啡肽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3)脑啡肽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主要原因是
 

(4)若将脑啡肽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
 
个,水解后的产物有
 
种.
(5)脑啡肽可用
 
试剂鉴定,呈现
 
色,其原因是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
 
与该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可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相同浓度的NAA和IAA溶液(均能正常促进枝条生根),去芽的扦插枝条若干.
(2)实验步骤:
①取大小、数量及生长状态均相同的去芽扦插枝条分为
 

②用适量的NAA溶液处理A组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上述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3)预测实验结果:A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多于、少于)B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4)上述实验中,选择去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
 
,可干扰实验结果.
(5)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如图所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A10.09.286.85.5
B3.02.11.10.30.1
C0.30.61.11.52.3
D3.02.00.400
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原因是
 

(3)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