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解:(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下图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造鼠源抗体,生产鼠--人嵌合抗体,属于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的范畴.图示该过程中,根据预期的嵌合抗体功能,设计嵌合抗体的结构,最终必须对基因进行操作.
(2)从鼠杂交瘤细胞中获得可变区的特定基因,然后与人的抗体恒定区基因连接,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重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需要从转基因鼠中分离、提取蛋白质,利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3)在鼠--人嵌合抗体进入人体内后,识别抗原的区域是可变区,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是恒定区;经过改造的鼠--人嵌合抗体,与鼠源杂交瘤抗体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Ⅱ(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CB.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不合理.应和对照组处理相同,应检测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是否明显增加.
(4)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在药物的作用下,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果蝇的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卷翅和非卷翅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frac{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
B.子代不会出现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
C.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两对基因只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高茎豌豆(Dd)自交产生的1000株子代的表现型是(  )
A.高茎B.矮茎C.高茎和矮茎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