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全球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
B、粮食短缺和能源短缺
C、海洋污染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专题: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枯竭、核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等.
解答: 解:A、全球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A正确,
B、粮食短缺和能源短缺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B错误;
C、海洋污染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球生态环境稳态的内容,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
(1)如图是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有[
 
]
 
,而无
 
 
 

(2)若这是昆虫的飞翔肌细胞,那么该细胞中的[
 
]
 
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多.
(3)若这是人体的胰腺腺泡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
 
含量较多,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
 
有关.
(4)图中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是[
 
]
 
,它由
 
 
两种成分组成.
(5)某种毒素妨碍细胞的有氧呼吸而影响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
 
中.
(6)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是[
 
]
 
;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且被称为“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如图1,樱花的叶绿体一般呈椭圆球形,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

(1)樱花叶子中叶绿体的大小、数目随生存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试比较同一株樱花的不同叶子,向阳处和背阴处叶子所含叶绿体的数目多少
 

(2)图中物质C的名称是
 

(3)据图分析,若暗反应会被抑制,可能的机制是
 
. (多选) 
A.磷酸运转器的活性受抑制B.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
C.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 D.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积累
(4)磷酸转运器的化学成分实质是
 

当樱花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为CO2补偿点;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CO2浓度为CO2饱和点.育种专家测定了春季某天,樱花A、B 两个品种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CO2利用量,以及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CO2补偿点
(mmol/mol)
CO2饱和点
(mmol/mol)
CO2饱和点时CO2利用量[mmol/(m2?h)]黑暗探究下CO2释放量[mmol/(m2?h)]
A品种0.061.06115.2072.00
B品种0.051.1386.4039.60
(5)CO2 饱和点时,A品种的总光合速率为
 
mmol/(m2h).
(6)若环境中的CO2浓度保持在CO2饱和点,且温度和光照强度和上述测定时的条件相同,如先光照16小时,再黑暗8小时,则一天中A品种积累的葡萄糖比B品种少
 
mg/m2
(7)某品种的樱花会结果俗称樱花果.樱花的光合速率也受樱花果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如图2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图2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
 
酶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从小鼠体内获取的
 
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3)若A、B是植物细胞,D要再生出
 
才标志着细胞融合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初步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1.4g
Na2HPO42.1g
MgSO4?7H2O0.2g
葡萄糖10g
尿素1g
琼脂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理由是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在培养“目的菌”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4)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5)将土壤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
 
使pH增高,使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细菌因没有
 
系统,其分泌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问题.

(1)甲图的刺激可使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为
 

(2)科学家Mellor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实验(图乙),从而测算出兴奋在坐骨神经上的传导速率.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如图乙所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是
 
 cm/s.
(3)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只要有刺激,就会有兴奋的产生,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丙),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正确的应是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如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贮能物质(  )
A、蛋白质和糖类
B、蛋白质和核酸
C、糖类和脂肪
D、脂肪和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