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回答下列与胰岛素有关的问题.
图表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a~d表示化学物质,E~K表示生理过程.

(1)据图可知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其中枢位于下丘脑.物质a、b都可称为神经递质.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d)胰岛素(激素)增加.②可以是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写出一点即可).过程K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或者抑制(促进/抑制/促进或者抑制)
(3)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B、C.(多选)
A.激素c、d之间相互促进
B.下丘脑既能促进激素c的分泌,也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肝细胞有激素c的受体,肌细胞没有
D.过程F、J传递物质a、d的载体是传出神经
(4)研究发现,某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据图分析此人患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少(或胰岛素受体活性低),细胞无法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分析 图中②是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据图分析,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直接通过传入神经E将兴奋传递给血糖调节中枢,经过中枢的综合和分析,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F或G传递给胰岛A或B细胞,促使它们分泌相应的激素胰高血糖素c或胰岛素d,从而直接调节血糖相对稳定.血糖含量变化时,可直接或者间接的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进而调节血糖.
胰岛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解:(1)人体的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血糖浓度变化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同时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参与,因此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直接通过传入神经E将兴奋传递给血糖调节中枢,经过中枢的综合和分析,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F或G传递给胰岛A或B细胞,可知胰岛A或B细胞为靶细胞,物质a、b都可称为神经递质.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②可以是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过程K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血糖消耗或者抑制血糖消耗.
(3)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于血糖调节,相互拮抗作用,A错误;
B、在血糖调节,通过神经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可促进胰高血糖素产生.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但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甲状腺激素产生,B正确.
C、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但肌细胞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因此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C正确;
D、过程F传递物质a的载体是传出神经,但J不是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BC.
(4)某糖尿病人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但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不能有效识别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神经体液    下丘脑    神经递质   
(2)胰岛B细胞   (d)胰岛素    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促进或者抑制   
(3)B、C   
(4)胰岛素受体少(或胰岛素受体活性低)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考查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并感觉刺骨的寒意.寒意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后可引起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反射活动,在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选填“单向”或“双向”),在突触前膜的信号转变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使机体产热增多.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Ⅱ型糖尿病患者是因其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它们使胰岛B细胞受损而患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Ⅱ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选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是染色体数目为2N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有关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A~L表示核DNA含量的变化,L~S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G~H段;表示着丝点分裂的时期是C~D、I~J、O~P段.
(2)图乙中d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I~J段;d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图乙中c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C~D和N~O段;c细胞下一个时期的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均分配移向两极.
(4)在图甲中,如果将A点时的全部核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分裂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则在KL段细胞中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为0~2(0或1或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为江苏南通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解,据图回答:

(1)图中有3条食物链,青蛙和麻雀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图为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部分图解.

①碳元素通过麻雀捕食水稻和昆虫并同化(过程)输入麻雀种群.
②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将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过程补充完整.
(3)由于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麻雀和蛇,导致此农田生态系统组分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花生种子含脂肪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B.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反应,该过程不需要加热
C.提取和分离绿叶中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D.测定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中甲代表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
B.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其中不含磷酸键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图北美大陆历史阶段Ⅰ);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样性)特性.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遗传多样性.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ACD(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写出2点),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甲地大.
(7)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今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酸碱物质在实验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性糖反应提供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
C.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进入细胞进行染色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可以用酸性龙胆紫是染色体着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水解形成的β-AP分子中含有38个肽键
B.图中的β-分泌酶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C.β-AP分子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D.促进β-分泌酶基因表达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