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1∶2∶1
C.3∶5∶1 D.4∶4∶1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重庆一中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知识后,绘制了番茄叶肉细胞内物质变化的过程图。
注:图中[H]为NADH或NADPH
(1)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消耗ATP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序号有________(填序号)。
(2)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一种植物激素)能否缓解弱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所得结果如下:
①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种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它参与催化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_。
②比较_______组实验结果,表明弱光能导致番茄暗反应能力降低。A、C、D三组实验结果相比表明,BRs缓解弱光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过程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
B. 该图也可以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C. 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生物完成图中①过程
D. 碳元素在①②③④过程中传递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对铜绿微囊藻(一种单细胞藻类,也是引起水华的藻类物种之一)生长、繁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具体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为了调查不同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科研人员还对某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具体结果如下图3所示。请回答:
(1)在对每次采集的水样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前,需要先搅拌培养液,其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培养瓶中吸取样液,滴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的盖玻片边缘,待培养液渗入且藻细胞全部沉降到_____的底部,再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进而计算出藻细胞密度。
(2)分析图1、2可知,最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3可知,一年四季中,该湖泊最容易发生水华的季节为____________。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水产养殖池塘中能量流动途径,其中有机碎屑主要是指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饲料被分解成的颗粒性有机物。
①摇蚊幼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成分)。
②流经此生态系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球藻固定的能量流入浮游动物后,除了图示流动方向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右图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 ①→②→③→④ B. ⑤→④→②→③
C. ②→④→⑤→①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IV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I和III遗传物质均未发生改变
B. 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 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人体的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组织液
C.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完全相同
D.营养不良和淋巴循环受阻均会导致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