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高度分化的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才能表达 | |
B. | 衰老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 |
C. | 自由基可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造成细胞衰老 | |
D. | 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容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
分析 1、细胞分化的过程是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同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种类不同的蛋白质,进而使细胞结构、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下降、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等特点.
3、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4、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能无限增殖的癌细胞;癌症往往是多个突变基因积累的结果.
解答 解:A、所有细胞均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不论是高度分化细胞还是未分化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因此核糖体蛋白基因都能表达,A错误;
B、衰老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B正确;
C、自由基可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造成细胞衰老,C正确;
D、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由于癌变具有积累效应,因此容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 |
B. | 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 |
C. | 甲最可能代表脱落酸 | |
D. | 甲、乙、丙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比较指标 | ① | ② | ③ | ④ |
酶Y活性/酶X活性 | 100% | 50% | 10% | 150% |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 1 | 1 | 小于1 | 大于1 |
A. | 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 |
B. | 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 |
C. | 状况③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 | |
D. | 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 |
B. |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
C. | 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 |
D. | 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目的:证明植物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实验) 实验组:叶片遮光组 对照组:叶片曝光组 | |
B. | 实验目的:证明镁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实验组: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对照组:除去镁的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 |
C. | 实验目的:证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温特实验) 实验组: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对照组: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 |
D. | 实验目的: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因子的存在(格里菲斯实验) 实验组: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对照组: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起始密码是转录开始的信号,它位于基因的编码区 | |
B. | 在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编码区也含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 |
C. | 基因的非编码区通常不起什么作用 | |
D. | 终止密码的作用是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时,常用的方法是显微计数法 | |
B. | 研究碳在代谢中的转化途径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 | |
C. | 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时,常用假说演绎法 | |
D.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