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由m条肽链组成,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氧原子2n个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氮原子n个
C.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游离的-NH2和-COOH(n-m)个
D.在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至少失去水分子数为(m-n)个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解答 解:A、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2n-(n-m)=m+n个,A错误;
B、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1个氮原子,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氮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氮原子总数=n个,B正确;
C、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游离的-NH2数=肽链数=m个、至少含有的-COOH数=肽链数=m个,C错误;
D、该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至少失去水的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个,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简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蓝藻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参与新细胞壁的形成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高尔基体膜相连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臭氧层破坏B.土地荒漠化C.全球气候变暖D.通货膨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体液调节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若图示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原因是该免疫活性物质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3)如果把图中免疫细胞换成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过多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会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A细胞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11、13(填标号);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8内质网.
(2)如果A是能分泌抗体的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则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先后经过哪些结构11→8→5→1(填标号),此过程主要通过9线粒体提供能量.
(3)B细胞构成的组织是否适合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不合适,主要原因是细胞中有叶绿体,不易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4)若将A、B细胞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死亡的是A,原因是A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吸水涨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资料分析:
资料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资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资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资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资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1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2)资料2说明生物存在着不定向变异现象.
(3)资料3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4)资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资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不定向;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是定向;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是定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表示“转录”的是(  )
A.DNA→DNAB.DNA→RNAC.RNA→DNAD.RNA→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B.氧气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C.暗反应阶段要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
D.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