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图:细胞Z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细胞Y为B细胞,细胞X为T细胞.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管内的血液流量,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mmol/L、145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钠离子.
(2)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但是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影响抗体A的分泌.
(4)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以及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进而减少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
(5)糖尿病患者的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量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砖红色.
故答案为:
(1)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或;汗腺分泌减少) 神经递质 Na+
(2)分级
(3)促甲状腺激素 不会
(4)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5)斐林试剂 砖红色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了解还原性糖的鉴定,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② | C. | 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人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调节水的摄入量 | |
B. | 当人体饮水不足时,肾小管、集合管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 |
C. | 当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释放减少,增大尿的排出 | |
D. |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系统、体液调节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P-P~P和18个 | B. | A-P~P~P和36个 | C. | A-P~P~P和18个 | D. | A~P~P~P和54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frac{9}{16}$ | |
B. | 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该桃树枝条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中种子的基因型为DdTt | |
C. |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 |
D. | 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