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B. | DNA能自我复制 | ||
C. | DNA是遗传物质 | D. |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实验结束后,没有比较释放的噬菌体之间的差异,无法说明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由于少量的DNA进入细菌,但是释放出来大量的噬菌体,说明DNA能够自我复制,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进入噬菌体的只是DNA,却能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2中不含氰植株基因型种类多于含氰植株 | |
B. | F1代植株会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 | |
C. | F2含氰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4}$ | |
D. | 上述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
B. | 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 |
C. | 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 | |
D. |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
B. | 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 |
C. |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
D. | 次生演替的速度常快于初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编号 | 实验步骤 | ||
1 | 2mL水+蛋白液 | 35℃水浴中保 温一段时间 | 加适量双 缩脲试剂 |
2 |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 | ||
3 | 2mL水+蛋白块 | 同上 | 加等量蒸 馏水 |
4 |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 |
A. | 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 | B. | 试管3和4中蛋白块消失 | ||
C. | 只有试管2中溶液呈紫色 | D. | 只有试管4中蛋白质被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纺锤丝牵拉使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分到两极 | |
B. | 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产生的正常配子与异常配子比例为1:1 | |
C. | 若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 |
D. | 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和正常体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处理 | 外植体数/个 | 分化苗数/苗 | 脱毒苗数/苗 |
小于0.3mm | 20 | 1 | 1 |
0.3-0.5mm | 20 | 10 | 7 |
大于0.6mm | 20 | 13 | 4 |
A. | 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 |
B. | 脱分化时,应给予适宜光照诱导基因表达 | |
C. | 根据培养阶段的不同要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 | |
D. | 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据图回答(题中[]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如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是 (植物或动物)细胞,做出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 、[ ] 、[ ] 等结构.结构1是 ,主要成分是 和 .
(2)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 供给,该结构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
(4)结构7的名称是 ,含有 层膜,该结构在植物细胞内与[ ] 的形成有关; 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含有色素,保持膨胀状态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