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抗原形成的沉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中高二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 |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等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等 |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
C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1)A组实验中50%酒精溶液的作用是 。
(2)B组实验中,若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进行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还有 。
(3)在做C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 (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 。
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合适
(4)研究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获得如图丙所示曲线。在a和c两时期, 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A(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在突触小体中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A(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A(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A(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度重庆市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后,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葡萄汁来尝试制作果酒和果醋,选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装置,若用于制作果酒,装置中有两处不妥,请改正:
① ,② 。
(2)在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充气口的使用方法是 。
(3)排气管用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或弯曲的长胶管与瓶身相连,原因是 。
(4)出料口的作用是 。
(5)接种醋酸菌,需升高温度到 ℃,并且需要通气,这是因为醋酸菌为 。与醋酸菌相比较,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杀灭病原体属于细胞免疫 | |
B. |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防卫的第二道防线 | |
C. | 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毒主要依赖于体液免疫 | |
D. | 人体发生的过敏反应都会造成组织细胞的破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