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
B. | 抗原都是来自机体以外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 |
C. |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 |
D. | 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乏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 |
分析 1、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解答 解: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A正确;
B、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不一定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也能作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的抗原就是具体自身的细胞,B错误;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C正确;
D、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乏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2小时后CO2变化量(g) | -0.5 | +0.1 | -1.5 | +0.4 | -3.0 | +1.0 | -3.1 | +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为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 |
B. | 为保证计数准确,每次取样都必须稀释 | |
C. | 为保证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氧气,培养容器必须敞开 | |
D. | 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生长,每隔一段时间需换一次培养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 |
B. |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
C. |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 |
D. | 若物象位于显微镜视野中的左下方,为了更好地观察,应将标本往左下方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管初始数量如何,两种动物数量都保持不变 | |
B. | 两种动物的数量都将在一定的范围同波动 | |
C. | 受初始数量影响,数量多的保存下来 | |
D. | 只有一种动物保存下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3}$,$\frac{2}{3}$ | B. | $\frac{1}{2}$,$\frac{4}{9}$ | C. | $\frac{2}{3}$,$\frac{1}{3}$ | D. | $\frac{2}{3}$,$\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则细胞吸收的物质会明显减少的是( )
A. 氧气、甘油 B. 乙醇、水
C. 水、二氧化碳 D. K+、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