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rac{2}{3}$、$\frac{1}{9}$ | B. | $\frac{1}{9}$、$\frac{2}{3}$ | C. | $\frac{8}{9}$、$\frac{5}{6}$ | D. | $\frac{5}{6}$、$\frac{8}{9}$ |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隐性个体的成体(aa)没有繁殖能力,因此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及比例为$\frac{1}{3}$AA、$\frac{2}{3}$Aa.
解答 解:(1)在F1个体只能自交的情况下:$\frac{1}{3}$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而$\frac{2}{3}$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frac{1}{4}$AA、$\frac{1}{2}$Aa、$\frac{1}{4}$aa),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frac{1}{3}+\frac{2}{3}×(\frac{1}{4}+\frac{1}{2})=\frac{5}{6}$;
(2)在F1个体只能自由交配对的情况下:A的频率=$\frac{1}{3}+\frac{2}{3}×\frac{1}{2}=\frac{2}{3}$,a的频率=$\frac{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AA的频率=$\frac{2}{3}×\frac{2}{3}=\frac{4}{9}$,Aa的频率=2×$\frac{1}{3}×\frac{2}{3}=\frac{4}{9}$、aa的频率=$\frac{1}{3}×\frac{1}{3}=\frac{1}{9}$,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frac{8}{9}$.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识记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计算自交后代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数;能扣住题干中“自由交配”一词,运用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1.75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外植体可以来自于植物的叶肉细胞 | |
B. | 培养应在无菌无氧条件下进行 | |
C. | 以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 |
D. | 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B. |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 |
C. | 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碘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 |
D. | 叶肉细胞中的CO 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 |
B. |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初次侵入会刺激细胞3和细胞5增殖分化 | |
C. | 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 |
D. | 物质a能与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进一步变化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点细胞中DNA数正好是L点细胞中的2倍 | |
B. | 细胞中与OP段染色体组数相同的是CD段、GH段 | |
C. | 若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则在CD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 |
D. | 图中只有BC段、FG 段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