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C.氨基酸、纤维素、CO2、Na+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和氨基酸或者作为人体细胞生活所需的养料、氧气,或者是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在血浆、组织液等处都可能存在,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呼吸酶属于细胞内而非细胞外液的成分,因而它就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解:A、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浆中不存在,A错误;
B、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在血浆中不存在,B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成分,在血浆中不存在,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等在血浆中都存在,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某哺乳动物的胰腺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三者
A. 细胞核中DNA含量差别较大
B. 细胞中mRNA、蛋白质种类相同
C. 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差别较大
D. 都具有分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 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 处理。为了排除 ,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 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 ,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 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子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只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请回答问题: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________ 产生F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则植株乙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总趋势是物种丰富度增加和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②群落演替中草本植物逐渐取代地衣,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主要原因都是对阳光竞争的结果
③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所以只要气候适宜,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均可形成树林,只是时间有长有短
④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群落内竞争激烈
⑤因为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加速了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所以是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
⑥通过群落演替,森林里不再有地衣、苔藓等生物
⑦人类活动不仅没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反而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体细胞有24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 )
A.24、24、24 B. 24、48、96 C.24、48、48 D. 24、24、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