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三种饱和醇的混合物,分为两等分: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共产生a molH2;另一份完全燃烧后生成2a molCO2 . 则该混合醇中不可能含有( )
A.甲醇
B.乙醇
C.乙二醇
D.丙三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至少答3种),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物质);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留在细胞内的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随着个体的衰老而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
具备的特征有________。
①细胞核体积变大②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 ④细胞运输功能降低
(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
C. 春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数量最多的季节
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上的反应存在将氨基酸合成多肽的酶
B. ②是高尔基体膜
C. ③是线粒体内膜
D. ④是类囊体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填标号及名称)。
(2)氧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阶段,在此阶段产生大量的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说出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
(4)内环境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甲图和乙图,甲图A、B、C代表物质单体,①②③④表示物质合成或分解、转化途径,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甲图A、B、C代表的单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名称),其中属于非还原性二糖的是__________。
(2)人体在血糖浓度过高时,会通过乙图中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途径合成多糖。
(3)肝糖原在合适条件下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吗?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这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此生物一定是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填鸭育肥利用的是图乙中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 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自某一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所示。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B. 图中7种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C. 图中7种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经合适条件诱导可在生物体内实现全能性
D. 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