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
C.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
D.蓝鲲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分析 1、分析图甲:上面的曲线表示野生桑蚕种群大小,下面的表示病毒感染率,曲线反应的含义是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
2、分析图乙,四种鲸鱼在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都表明鲸鱼的数量在后期大幅降低,种群密度极小,呈衰退型.

解答 解:A、图甲和图乙可知,说明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
B、蚕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蚕种群密度与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一致,所以随着野生桑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感染率升高,B正确;
C、通过多年的捕鲸量数据可反映长须鲸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C正确;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故蓝鳁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不是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PCR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各种试剂时,只需要一个枪头 ②离心管的盖子一定要盖严 ③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壁 ④离心的目的是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2参与核糖体的形成,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4、7(用图中标号回答).含色素的细胞器有7、9.
(2)图中标号1所含物质,可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
(3)在用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中,如下现象观察到的有①②③(用编号回答).
①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变小;
②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别分离所需时间短;
③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④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质壁分离,图中结构[9]液泡起重要作用.
(4)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4、5、7(用图中标号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岛屿上的人群中每100人中有1人患白化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结婚其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frac{1}{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D.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为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高等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甲、乙、丙过程后形成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均为有丝分裂,则细胞1中一定有1/2的染色体含3H
B.精原细胞在图示各时期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一定相同
C.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乙和丙,则丙过程染色体数量均为体细胞的一半
D.若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则细胞3核中一定有1/4的DNA单链含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生物的体细胞中,与有氧呼吸的酶合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B.线粒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一:用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
(2)图二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曲线上H点表示最适生长素浓度.
(3)图一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
(4)若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的作用,当出现顶端优势现象时,顶芽的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距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

(1)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不能(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B、C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KCl溶液中,刺激A点,A点不会(会、不会)发生电位变化.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2)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厌氧(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图2所示.

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⑤]浆细胞,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脊髓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注射时,盗墓人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