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雄性激素 | B. | 胰岛素 | C. | 甲状腺激素 | D. | 生长激素 |
分析 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 激素名称 | 化学性质 | 作用部位 | 主要作用 | |
下丘脑 | 抗利尿激素 | 多肽 | 肾小管、集合管 | 调节水平衡、血压 |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 ||||
垂体 | 生长激素 | 蛋白质 | 全身 |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 |||
促性腺激素 | 性腺 | 控制性腺的活动 |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含I) | 氨基酸衍生物 | 全身 |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 |
胸腺 | 胸腺激素 | 多肽 | 免疫器官 |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 |
肾上腺髓质 | 肾上腺激素 | 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固醇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 ||
胰岛 | B细胞 | 胰岛素 | 蛋白质 | 全身 |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
A细胞 | 胰高血糖素 | 多肽 | 肝脏 |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 |
卵巢 | 雌激素 | 固醇 | 全身 |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 |
孕激素 | 卵巢、乳腺 |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 |||
睾丸 | 雄激素 | 固醇 | 全身 |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
解答 解:A、雄性激素促进雄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A正确;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重点考查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具体功能,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所示为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速率随着膜外侧葡萄糖浓度增高面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②是指 ;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结构是 (填写标号).
(2)构成细胞膜的③分子与相邻分子间每分钟换位可达100万次,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的特点.
(3)乙图表明葡萄糖跨膜运输的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为 ;当葡萄糖的深度达到C时,无论膜外侧葡萄怎样增高,葡萄糖分子通过膜的速率将维持稳定,其原因是协助葡萄糖通过膜的 都已被利用.
(4)甲图中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填写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 |
B. |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 |
C. |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 |
D. | 寒冷剌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 B. |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 ||
C. | 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 D. |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组号 | 接种菌型 | 加入S型菌物质 | 培养皿长菌情况 |
① | R | 蛋白质 | R型 |
② | R | 荚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经DNA酶处理) | R型 |
A. | ①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是转化因子 | B. |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 ||
C. |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D. | ①和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的DNA连接酶 | |
B. | 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 |
C. | 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具有合成抗生素的基因 | |
D. | 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