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④过程可迅速完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体液免疫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和分化;④表示二次免疫应答过程;⑤表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过程.

解答 解:A、①和②过程都要进行细胞识别,因此都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A正确;
B、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但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C错误;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④过程可迅速完成,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结合体液免疫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甲的细胞可产生干扰素,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丙为细菌模式图.

(1)甲和乙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从图中看,与丙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甲和乙的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酵母菌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甲细胞比乙细胞代谢速率快,从结构方面找出可能的原因是:ABCD(多选).
A.甲细胞线粒体多        B.甲细胞核糖体多        C.甲细胞核孔多          D.甲细胞核仁大
(4)从甲图[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糖蛋白.
(5)某研究者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丙,并从丙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①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②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应设置一系列包含55~65℃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干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2)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不同
①中心体复制增加   
②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③动物细胞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质通过缢裂 方式形成两个子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玉米幼苗的绿色(A)对白色(a)为显性.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如下实验:将1600粒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随机分成两份,其中800粒播在有光处,另800粒播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结果:在黑暗处长出7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769株幼苗,有598株绿色和198株白色.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是AA:Aa:aa=1:2:1.
(2)从理论上讲所得幼苗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绿:白=3:1.
(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中的理论比例?不符合;若不符合,其原因是什么?性状的表现在受遗传因子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
(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生成的影响”,则:①实验材料应选遗传因子组成为A(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玉米种子.
A.AA          B.Aa          C.aa            D.以上三种均可
②设计对照实验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数量相等的两份种子在有光和无光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对比种子萌发后的幼苗性状表现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寄主细胞的)核糖体.
(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MHC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物质A由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则这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物质A为淋巴因子.
(3)防控甲型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初次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的人体内,下列哪种细胞最先增殖分化C
A.骨髓造血干细胞  B.记忆细胞    C.B淋巴细胞  D.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BCD分子或结构中(多选).
A.核糖    B.ATP
C.核糖体  D.核膜
(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关系.
(3)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图1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

据图回答:
①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
②B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A、C过程中可以(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③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DNA和cDNA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
(4)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图2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
采用图2育种过程,需从F2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frac{1}{9}$.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C.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原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30℃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果酒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果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