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编号 | X物质浓度(ng mL-1) |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 细胞死亡百分率 |
A | 0 | 80 | 1 |
B | 2 | 70 | 3 |
C | 4 | 50 | 10 |
D | 8 | 20 | 25 |
E | 16 | 5 | 70 |
分析 1、由题干和图可知,细胞膜上存在着P2X、P2Y和P1受体,而ATP与P2X和P2Y受体特异性结合,直接引起神经纤维发生电位变化,则ATP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2、ATP全名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不多,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的;
4、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解答 解:(1)ATP合成所需能量:动物中为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结构简式是A-P~P~P,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内ATP和ADP相互迅速转化.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嘌呤+核糖,即腺苷.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要想知道ATP是否能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应先排除典型神经递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
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4)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阻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是:
(1)细胞呼吸 A-P~P~P ATP和ADP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①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②受体
(4)①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合成和分泌主动运输
点评 本题以ATP为素材,结合信号分子作用机理图和探究实验,考查ATP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B.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C.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 |
B. | 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 |
C. | 能引发传染病,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可以生存 | |
D. | 能引发传染病,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 B. |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 ||
C. |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 D. |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吡罗红试剂 | |
B. | 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所使用的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可以通用 | |
C. | 观察线粒体需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叶绿体无需染色 | |
D. | 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体的加工与过程①有关 | |
B. | 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②过程 | |
C. | 溶酶体内的酶的合成与过程①无关 | |
D. | ②过程合成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
B. | 性激素主要由d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
C. | 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的有a、b、c、d | |
D. | e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