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果,请分析回答以下与番茄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1).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
 
方式进入番茄体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
 
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
 
有关.
(2)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
 
.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mg/100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3)生产实践中,农民常将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摘除,试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4)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效,在成熟的番茄果实中含量较高.
①番茄成熟过程中,主要受
 
(填写某种植物激素)调控.
②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衰老和抑癌功效,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保健功能是通过保护
 
(填写某种物质)免受损伤,防止癌症的发生.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
分析:本题是对作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综合性考查,梳理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结合题图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主动运输方式,分析题图1可知,与初始浓度相比,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Ca2+、Mg2+、Si4+浓度不同,Si4+浓度最高,说明番茄对
Si4的吸收最少,Ca2+、Mg2+的吸收较多,这与细胞膜上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分析题图2可知,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点对应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是15mg/100cm2叶?小时,细胞呼吸的强度是5mg/100cm2叶?小时,因此该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的20mg/100cm2叶?小时,C点为光的饱和点,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3)由于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光合作用弱,合成的有机物少,细胞呼吸还要分解有机物,因此为了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作物的产量,常将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摘除.
(4)①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②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基因突变,因此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是通过保护DNA(基因)免受损伤,防止癌症的发生.
故答案应为:
(1)主动运输   Si4+   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    CO2浓度
(3)减少(降低)有机物消耗,提高产量
(4)①乙烯    ②DNA(基因)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乙烯的作用,细胞癌变的机理和防治,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C、随着捕食者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蝌蚪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
A、由热能转变而来
B、由光能转变而来
C、由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D、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经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
 
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
 
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
 
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
(3)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
 
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叶绿体
C、细胞膜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能在细胞内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
A、DNA复制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氨基酸脱水缩合
D、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