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根是否也具有向光性呢?为探究这个问题,进行了下列观察和实验.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黑暗条件下的水稻幼苗根是向下生长的.现取根系向下生长的水稻幼苗若干,给予根单侧光照12小时,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请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通过反复实验发现:给予单侧光照后,根并不是弯向光生长,而是背向光生长,体现出背光性.那么,根的背光性是否也与根尖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呢?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进行测定,请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通过测定发现:黑暗条件下幼苗根尖背光侧与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单侧光照条件下幼苗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由此推测根的背光性的原因是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
分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与植物不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解答: 解:(1)由于水稻幼苗根在黑暗条件下向下生长,所以取根系向下生长的水稻幼苗若干,给予根单侧光照12小时,若根弯向光生长,说明根也具有向光性;若根不弯向光生长,说明根不具有向光性.
(2)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进行测定,若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一致,说明根的背光性与根尖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无关;若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不一致,说明根的背光性与根尖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3)黑暗条件下幼苗根尖背光侧与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单侧光照条件下幼苗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说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背光侧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故答案为:
(1)若根弯向光生长,说明根也具有向光性;若根不弯向光生长,说明根不具有向光性 
(2)若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一致,说明根的背光性与根尖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无关;若黑暗条件下和单侧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幼苗根尖两侧(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不一致,说明根的背光性与根尖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3)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背光侧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
点评:本题以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为背景,探究植物的根是否也具有向光性,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
B、个体最小的
C、个体差异最少的
D、个体差异最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幼苗的绿色(A)对白色(a)为显性,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如下实验:将1600粒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随机分成两份,其中800粒播种在有光处,另800粒播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结果:在黑暗处长出7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769株幼苗,有598株绿色和198株白色,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2)从理论上讲所得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
 

(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中的理论比例?
 
若不符合,其原因是什么?
 

(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生成的影响”,则:
①实验材料应选基因型为
 
的玉米种子.
A.AA        B.Aa             C.aa        D.以上三种均可
②设计对照实验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基因型相同、数量相等的两份种子分别种在
 
 
的环境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后的幼苗表现型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有关微生物实验的问题.
实验一:《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土壤中的自身固氮菌》.
(1)分离土壤中的自身固氮菌是采用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特点是
 

(2)在配置上述培养基时,使用的琼脂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浸泡,反复多次,其目的是为了
 

(3)在平板上接种土壤样品的浸出液稀释液后,平板的培养时间不能过长,原因是
 

(4)如图是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法,称为
 
.接种的目的是
 

(5)下面是分离土壤中自身固氮菌阿什比无氮培养基成分:C6H12O610g、KH2PO40.2g、MgSO4?7H2O0.2g、NaCl0.2g、CaSO45g,蒸馏水1000mL,pH7.0.其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
 
,提供无机盐的物质是
 

(6)固氮菌在培养过程中能被青霉素抑制.下列细菌中不能被青霉素抑制的一组是
 

①嗜盐菌;②大肠杆菌;③嗜热菌;④放线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实验二:为能彻底消灭培养基中的其他微生物,科学家研究出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分钟,然后在35℃~37℃下放置24小时;第二天、第三天重复第一天的操作.请分析:
(1)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分钟的目的是
 

(2)在35℃~37℃下放置24小时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3)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红树林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湿地生态系统.它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鸟类觅食、繁殖的场所.在红树林里,有一种以植物为食的鸟群,若一年中,该鸟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鸟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鸟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
 
 
 

(2)如图1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②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
③该生态系统参与构成食物链的生物有
 
.(用图中字母表示)
④下表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0 60 120
(3)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图2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
①此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
 

②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
 

③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
 

④当地植被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粘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种群的集合称为
 
,其物种数目的多少叫
 

(2)若要用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3)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
 
,其分为两种类型,即
 
 和
 

(4)在由小麦、粘虫、青蛙、蛇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青蛙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
 

A、通过青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流入到蛇体内的能量
C、通过蛇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通过青蛙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5)狐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6)该生态系统中除食物网包含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
 

(7)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
 
kJ和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据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请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2)该化合物由
 
种氨基酸构成,形成这种化合物的不同氨基酸的R基编号是
 

(3)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的水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4)该化合物中有
 
个肽键,编号是
 
,该化合物属于
 

(5)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8.25×109 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5×108 KJ,理论上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
A、5.75×107KJ
B、2.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由马铃薯的茎尖培育出无病毒植株
B、由花粉粒培育出的单倍体
C、转入抗卡那霉素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出转基因植株
D、二倍体水稻的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出四倍体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