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矽肺是矿工中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二氧化硅等硅尘,经吞噬细胞吞噬后进入溶酶体.细胞内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水解酶释放,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关于此疾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硅尘,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硅尘破坏溶酶体膜,其内水解酶释放,引起了细胞凋亡
C.硅尘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生物膜的透过性与蛋白质有关
D.细胞内的酶不能催化硅尘分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因病理而产生的被动死亡,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导致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解答 解:A、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 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说明生物膜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硅尘破坏溶酶体膜,其内水解酶释放,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属于非正常死亡,B错误;
C、硅尘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生物膜的透过性与蛋白质有关,C正确;
D、细胞内的酶不能催化硅尘分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酶的专一性以及细胞坏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关键是考生能够区分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DNA的复制通常不能发生在(  )
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质基质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回答下列与植物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提取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组织培养时常用MS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离体的胡萝卜组织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萃取后需进行过滤、浓缩操作,才能得到胡萝卜素粗品,可采用纸层析法鉴定粗品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样品作为对照
(3)橘皮精油的提取通常采用压榨法,而不宜采用水中蒸馏的方法,原因是水中蒸馏会导致原理焦糊和有效成分部分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体液、细胞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既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又属于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
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比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快
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组织胺属于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提供ATPB.需要解旋酶和TaqDNA聚合酶
C.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阶段D.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1)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间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的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高中生物教材所列实验中,必须进行“加热操作”的有(  )
①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抗利尿激素(ADH)又称加压素,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如图为ADH作用于靶器官后的效应机理.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然后经神经纤维束定向(答定向或不定向)运输到垂体而后释放出来;再经液体不定向(答定向或不定向)运输到肾脏.
(2)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使管腔膜的膜蛋白磷化而发生构性改变,促使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数量,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图示过程中水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主要是协助扩散.在体液调节中,cAMP被称为第二信使,则图示调节过程的第一信使是抗利尿激素.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可在细胞膜的衣被凹陷处集中,后者形成小泡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
(3)内分泌失调症往往是导致多种激素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不仅胰岛素分泌异常,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也比正常人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次序是(  )
A.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B.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
C.反极化-复极化-去极化D.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