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图:①是诱导细胞融合,②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培养并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③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是培养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答 解:(1)细胞融合后,试管中细胞的种类是5种,A、B、AA、BB、AB型细胞.
(2)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故生产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不直接利用一个B淋巴细胞.
(3)①诱导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4)②过程为细胞培养,培养液中还需通入气体,其中通入CO2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其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体内培养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无需再提供营养物质以及无菌环境,操作简便.
(6)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因此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能生长的细胞有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淋巴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故答案为:
(1)5
(2)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3)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
(4)细胞 维持培养液的pH
(5)腹腔 无需再提供营养物质以及无菌环境,操作简便
(6)氨基嘌呤 淋巴细胞中的S
点评 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上第二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江苏模拟)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上第二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白城期末)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⑤ | B. | ③④⑤ | C. | ①④⑥ | D. | ②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基因组合 | A_Bb | A_bb | A_BB或aa__ |
植物花颜色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类型编号 | 甲 | 乙 | 丙 |
基因分布位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 |
B. | 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 |
C. |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 |
D. | 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要尽量降低其K值 | |
B. |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 |
C. |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 |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属于初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①是羧基,⑥是氨基 | |
B. | 表示R基的代号是②③⑤ | |
C. | 表示肽键的代号是④,结构式可用CO-NH来表示 | |
D. | 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三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种氨基酸只由一种遗传密码决定 | B. | 每种tRNA可运转多种氨基酸 | ||
C. | 一种遗传密码可以对应多种tRNA | D. | 核糖体可沿着mRNA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