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有关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和治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抗组织胺类药物能缓解过敏症状
B.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通常能导致个体的死亡
D.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疾病都是后天因素引起的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 解:A、组织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则抗组织胺类药物能缓解过敏症状,A正确;
B、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反应通常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C错误;
D、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疾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引起的,D 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B.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和种群基因库都一定会发生变化
C.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产生
D.共同进化包括物种内的斗争争和物种间的竞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表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裂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合计
G1SG2M
时长(h)3.47.92.21.815.3
(1)用图中所示字母与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G1→S→G2→M.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前、中期.
(3)S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DNA的复制,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小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胞质分裂的明显不同是小鼠上皮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在两极之间凹陷形成环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产生生长素B.快速生长C.进行光合作用D.产生脱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
A.叶表皮细胞B.根分生区C.茎尖D.花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鉴定还原糖实验中,宜选用还原糖丰富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如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以避免色素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B.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不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的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D.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藓类植物的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整个叶制片,是作为实验材料的首选对象;或者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B.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⑦(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④(填编号).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④⑨(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④⑥(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前期和末期.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⑦→⑤→②→①(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时,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或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Ca2+载体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