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表1
 试验编号 播种方式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感染程度 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单播 2 0-+++
 混播 2 2+++++
 单播 0 4+++-+
 单播 0 2++-++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1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判断依据是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表2.
表2
   试验处理
F3无病植株的比例(%)
F2植株
 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甲 100 25 0 0
 乙 100 100 75 75
 丙 100 2518.75
据表2推测,甲的基因型是Ttrr,乙的基因型是ttRr,表中“?”处的数字是75%.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T、t与R、r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表格1可知,Ⅰ、Ⅱ单播品种A,不感染白粉病,感染条锈病,产量较低,Ⅳ、Ⅴ单播品种B感染白粉病,不感染条锈病,ⅢA、B品种混播,虽然同时感染白粉病和条锈病,但是感染程度较低,产量较高.
3、分析表格2,甲植株自交,后代抗条锈病的比例是25%,说明抗条锈病是隐性性状,不抗条锈病是显性性状,乙植株自交,后代抗白粉病的比例是75%,说明抗白粉病是显性性状,不抗白粉病是隐性性状;甲植株自交后代25%抗条锈病,全不抗白粉病,因此基因型是Ttrr,以 植株自交后代都抗条锈病,75%抗白粉病,乙的基因型是ttRr;

解答 解:(1)由表格1可知,Ⅰ、Ⅱ组A品种小麦未感染白粉病,因此品种A抗白粉病.
(2)Ⅳ、Ⅴ两组试验的自变量是播种的密度不同,因变量是感病程度、产量,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Ⅰ、Ⅲ、Ⅳ三组比较可知,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第Ⅲ组产量最高.
(4)由题意知,由于丙植株自交,抗条锈病的比例是25%,既抗条锈病也抗白粉病的概率是18.75%,由于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既抗条锈病也抗白粉病的概率=抗条锈病的比例×抗白粉病的比例,所以抗白粉病的比既抗条锈病也抗白粉病的概率÷抗条锈病的比例=18.75%÷25%=75%.
故答案为:
(1)A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Ttrr      ttRr       75%

点评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利用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强光下不同温度处理对S1和S2两类螺旋藻(蓝细菌)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0至50min内,S1螺旋藻在10℃下光合速率下降最快
B.图甲中,当温度为10℃处理100min时,S1螺旋藻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图乙中,当温度为25℃处理a min时,产生ATP的场所为质膜
D.图乙中,当温度为10℃和20℃处理b min时,两者CO2固定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则该化合物(  )
A.元素组成为C、H、O、NB.可作为遗传物质
C.只含有3种核苷酸D.存在于SARS病毒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把燕麦幼苗放在右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  )
A.直立生长B.向左侧弯曲生长C.向右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
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
D.光反应产生的ATP和不参与暗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纯系)

子一代

实验一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实验二

黄羽雄性×栗羽雌性[来

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三

黄羽雄性×白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四

白羽雄性×黄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实验三和实验_______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F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

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

57354710901104554566

①依据_________,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__________,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杂交结果说明,F2羽色类型符合____________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____,上述实验中F2基因型有_______种。

③根据F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_______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_______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_____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12校高三第二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5个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异常均有关的有(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受精卵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细胞具体结构)中参与反应,而在黑暗、氧气充足条件下CO2是由线粒体基质(细胞具体结构)中释放的.光照条件下,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除线粒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
(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和t4;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4)若t5时温度由25℃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降低(升高/不变/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