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包括不含32P的大肠杆菌 | |
B. | 实验中T2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 |
C. | 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 |
D. | 仅仅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大肠杆菌不能含32P,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标记物不同,因此T2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
C、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DNA被注入到细菌细胞中,在离心后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弱,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C错误;
D、本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但仅凭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需要设置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观察切面)、琼脂块变红的体积都与琼脂块的大小呈正相关 | |
B. | 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 |
C. |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
D. |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的处理为:轻轻震荡试管、摇匀,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板上,待培养液沉降稳定后,盖上盖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结构②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 | |
B. |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①处紫色会变浅 | |
C. | 由于细胞壁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③处充满清水 | |
D.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 幼虫平均体重(g/只) | 化蛹率(%) | 平均蛹重(g/只) | 羽化率(%) | |
4龄 | 5龄 | ||||
全自然光照 | 0.038 | 0.127 | 35.50 | 0.487 | 78.87 |
50%自然光照 | 0.008 | 0.098 | 25.50 | 0.281 | 54.90 |
25%自然光照 | 0.004 | 0.047 | 17.00 | 0.052 | 38.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互补链中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
B. | 互补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比例为a | |
C. | 互补链中鸟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率为$\frac{(a-b)}{2}$ | |
D. | 以互补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某m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比率为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时,光合速率约为呼吸速率的3倍 | |
B. | 25℃时,光合速率最大 | |
C. | 30℃时,增强光照,叶绿体内C3的量会增多 | |
D. | 35℃时,光照一段时间,植物体中干物质量将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B.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
C.操作者双手需用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